概述
由于鼻中隔在新生儿时为软骨,以后犁骨与筛骨垂直板先后逐渐骨化,在生长发育过程中,受外界影响而使中隔的形态变异,可出现各种症状。兹将各种类型分述如下:
1.按部位分类
(1)软骨部偏曲:...[详细]
病因
1.外伤 为鼻中隔偏曲的主要原因,直接或间接损伤鼻部均可造成。直接外伤常有鼻骨骨折、鼻中隔骨折及鼻中隔软骨脱位,引起鼻中隔变形。幼儿受伤后,常使筛骨垂直板、犁骨、鼻嵴及鼻中隔软骨的连接处发生脱位现象。因各骨发育不全,当时症状不显,随年龄增长,鼻中隔在发育过程中,逐渐形成偏曲。有谓新生儿鼻中隔偏曲的主要原因,为分娩产程中,颅骨在产道受压迫,使两侧颧骨及上颌骨向中线挤压,致腭弓向上扭转和鼻中隔组成部分形态改变而发生。鼻中隔后部骨化较早,且有鼻骨和颅骨保护,受伤机会极少,不易引起偏曲。但鼻中隔前部即软骨部,位于鼻梁中央皮下,易受外伤,发生...[详细]
发病机制
临床表现
1.鼻塞 为最常见症状。先见于偏曲突出侧,平时呼吸不畅,受冷和感冒时可完全堵塞。对侧鼻腔初尚通畅,日久因生理性填补空间作用,使黏膜及鼻甲代偿性肥厚,以致鼻腔变小,乃现两侧性鼻塞。
2.鼻分泌增多 鼻中隔偏曲可改变鼻生理功能,刺激腺体,使鼻分泌增多。又因鼻塞,正常鼻黏膜分泌的大量水分不能借呼吸空气蒸发,乃有鼻涕增多;如有继发感染刺激鼻黏膜,分泌功能亢进,鼻涕更见增多。分泌物多属粘性或粘脓性,如有鼻窦感染,则有多量脓性分泌物。
3.头痛 主要因分布于鼻腔黏膜...[详细]
并发症
其他辅助检查
诊断
判断标准,尚未一致。可分三类或三度,综合如下:
Ⅰ度,轻度偏曲。鼻中隔偏曲部与鼻腔侧壁不接触,对鼻腔功能和鼻窦引流尚无妨碍者。
Ⅱ度,较重偏曲。偏曲部与鼻腔侧壁接触,或伴有对侧鼻甲代偿性肥大或萎缩性改变,已影响鼻功能及鼻窦引流...[详细]
治疗
(1)鼻中隔偏曲引起持续性鼻塞者。
(2)鼻中隔偏曲妨碍鼻窦通气及引流者。
(3)鼻中隔嵴突或距状突压迫鼻甲引起反射性头痛者。
(4)鼻中隔偏曲引起反复鼻出血者。
(5)鼻中隔偏曲伴一侧鼻腔有萎缩者。
(6)鼻中隔偏曲影响咽鼓管功能,发生耳聋、耳鸣者。
(7)鼻中隔偏曲伴有歪鼻者。
2.手术禁忌证
(1)急性炎症期。
(2)伴全身性疾病。
(3)年龄在18岁以下,鼻部发育未全者。
3.手术治疗的原则 1996年Lopatin提出鼻中隔...[详细]